接續奮斗啟新程 乘勢而上譜新篇全力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開門紅
——州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暨州委經濟工作會議解讀之五
國之興衰系于制,民之安樂皆由治。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過去一年,我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治理體系,持續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力度,竭盡所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營造了“安全、便捷、利民、友善”的新時代臨夏環境。
舉措三:健全完善治理體系 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再次吹響了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號角。
的確,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那么,在社會利益多元、思想觀念多變、社會矛盾凸顯、民眾期望值增高的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健全完善治理體系,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會報告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安排部署。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天下順治在于民富,天下和靜在于民樂。發展為要,民生為本。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翻開全會報告,“人民”是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到強調“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再到“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人民”二字醒目鮮明、力重千鈞。
正是基于這一認識,全會報告在安排今年工作時提出,要不斷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層次水平,深入實施振興臨夏教育“十大工程”,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大各級各類學校建設力度,促進教育資源均等化配置,積極構建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體系。要常態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提升各級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持續深化行業亂象整治和醫德醫風建設,推進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營造良好的醫療環境。要圍繞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重點抓好有組織輸轉、扶貧工廠轉型升級、重點群體創業扶持、農民工工資治欠保支、就業需求調查和失業監測預警等工作。要全面落實社會保障政策,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關心關愛弱勢群體,重視解決城市貧困問題,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守護好我們共同家園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所說的這幾句話,從不同角度闡明了發展與保護的本質關系,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進的新路徑。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同樣是為了民生。實踐也一再證明,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保護好自然生態系統,創新思路舉措,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成經濟發展優勢,綠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為此,全會報告就我州今后如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用勁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從以下方面進行了安排。
——嚴格落實大氣污染防治各項舉措,實行網格化管控和縣市、部門協同作戰,確保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要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集中整治工業園區水污染,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及配套管網建設,扎實做好河湖“清四亂”工作。
——要啟動建立覆蓋8縣市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積極探索符合我州實際的土壤治理與修復模式。
——要堅持不懈走綠色循環的發展路子,推行垃圾分類,推廣清潔能源,加大長線輸氣管網建設改造力度,提高城鄉供氣保障能力。
構建起安全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我們黨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社會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沒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一切改革發展都無從談起,再好的規劃和方案都難以實現,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去。
為此,全會報告提出,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部署,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嚴防“灰犀牛”“黑天鵝”事件。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依法治州、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臨夏、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做好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項工作。要縱深推進“沿黃河——洮河民族團結進步提升帶”創建工作,辦好積石山縣40周年縣慶活動,促進各民族更廣泛交往、更全面交流、更深度交融。要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要持續推進城鄉綜合整頓整治十大行動,提高“雪亮工程”覆蓋面。要弘揚誠信文化、加強誠信建設。要扎實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深入開展禁毒人民戰爭。要加強食品藥品和產品質量監管,完善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鞏固保持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