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臨夏州天氣氣候復雜,極端天氣事件多發頻發,全州共出現93次天氣過程,其中,寒潮、霜凍、大風、暴雨、大(暴)雪、冰雹、短時強降水、連陰雨、浮塵等高影響天氣18次,給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及農業生產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失。臨夏州氣象局按照天氣過程發生時序,評選出 “臨夏州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事件一、年初暖冬特征明顯,最低氣溫創新高
2020年1~2月全州平均氣溫-1.5~4.3℃,較常年同期偏高1.1~2.5℃,屬1967年以來同期最高。1月平均最低氣溫-7.5~-10.7℃,屬歷史最高;1月極端最低氣溫-11.2~-15.7℃,也屬歷史最高。
事件二、春季霜凍范圍廣、次數多、強度強
4月7~12日、14~15日、22-28日、5月9、11日出現霜凍,為近10年最多,為11~18天。其中4月25~27日全州出現大范圍持續強霜凍天氣,但由于提前做出預測,采取有力防御措施,最大限度減輕了凍害損失。
事件三、春季雨雪天氣多、災害重
3月15日、3月29日、4月7日、5月15日多次出現較強雨雪天氣。其中,4月7日和政縣出現強雨雪天氣,最大降水量24.2毫米(最大積雪深度23厘米),引發雪災,造成和政縣12個鄉鎮60個村808戶4000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482.93萬元。
事件四、第一場透雨時間早、范圍廣、雨量大
臨夏州透雨平均出現日期為 4月23日,2020年4月7日我州迎來第一場區域性透雨,透雨出現日期較常年偏早16天,且全州大部降水量17.2~33.7毫米,屬1961年以來透雨雨量最大年份,其中,和政、康樂雨量創歷史同期降水記錄。此次降水過程對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改善十分有利。
事件五、冰雹天氣多發頻發,局地遭受風雹襲擊
5~9月冰雹天氣多發頻發,強度強,因全州組織開展人工防雹作業及時有效,高炮防護區未出現雹災。
5月30日18時20分臨夏縣遭受風雹襲擊,引發風雹災害,造成臨夏縣6個鄉鎮、26個村、2227戶、10634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332.05萬元。8月24日18時40分臨夏縣、積石山縣遭受風雹襲擊,引發風雹災害,造成兩個縣共8個鄉(鎮)45個村13286戶62115人受災,無人員傷亡,此次災害共計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180.7萬元。
事件六、6~8月大于10毫米降水日數1978年以來最多
6~8月共出現32次中雨及以上過程,7次連陰雨過程,平均持續時間為5~15天。其中,6月降水量出現歷史次值,大于10毫米日數為1978年以來最多,7、8月大于10毫米日數創歷史極值。持續降水天氣造成部分地方成熟小麥發芽霉變,馬鈴薯晚疫病發病期較常年明顯偏早。
事件七、出現10月份史上最強暴雪
10月26日至27日我州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10月份最強暴雪,最大降水量出現在東鄉董嶺37.0毫米,全州共有119個鄉鎮降水量超過10毫米;最大積雪深度出現在東鄉關卜33厘米,全州共有 63個鄉鎮最大積雪深度達10厘米以上。暴雪造成東鄉縣、臨夏縣、康樂縣、臨夏市、永靖縣、廣河縣、積石山縣、和政縣等8個縣市79個鄉鎮(街道)205個村(社區)14582戶69490人受災,無人員傷亡。此次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9826萬元。
事件八、年末遭遇大范圍低溫
12月全州平均氣溫為-7.1~-4.3℃,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均屬 1984 年以來最低值。臨夏市12月極端最高氣溫6.2℃,為1967 年以來同期最低值。
事件九、全年大風日數偏多,局地出現風災
2020年全州大風日數偏多,達8天(臨夏州平均大風日數為4.8天),各縣市出現最大風速:臨夏市25.0 m/s(折橋),永靖29.2 m/s(劉家峽水庫),東鄉25.6 m/s(董嶺),廣河20.6 m/s(風轉磨梁),和政23.8 m/s(松鳴巖),康樂27.8 m/s(蘇集),積石山27.3 m/s(安集),臨夏縣20.5 m/s(北塬)。
5月15日晚19點30分永靖縣發生大風災害,此次災害造成永靖縣10個鄉(鎮)18個村105戶409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64.8萬元。
事件十、全年日照時數為有記錄以來最少
2020年全州日照時數為1836.8~2315.3小時,為有記錄以來最少,與歷年同期相比,臨夏市偏少401.8小時,永靖偏少154.8小時,東鄉偏少329.5小時,廣河偏少548.4小時,和政偏少513.5小時,康樂偏少523.8小時。其中,11月下旬至12月底日照時數屬歷史同期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