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府分憂 替群眾解愁
——2020年全州民政工作綜述
“我是一個五保戶,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我的生活真的就沒辦法維持了。平常給我送吃的、穿的、用的,天氣冷了,又給我送來取暖的煤炭,真的很感謝。”去年12月底,和政縣梁家寺鄉楊仲家村山根社五保戶李尕者在拿到縣民政部門發放的冬春愛心物資時激動地說。
數九寒天里,我州像李尕者一樣生活困難的群眾,都收到了民政部門送來的煤炭、面粉、清油、大米、御寒棉衣等過冬物資,這一暖心舉措,讓他們在這個寒冷的冬季感到了溫暖。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去年以來,全州民政系統堅持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緊緊圍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大局,突出保基本、兜底線、優服務、惠民生,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基本社會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城鄉低保提標全面落實,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和殯葬改革強力推進……將溫暖送到了城鄉的每一個角落。
補短板兜底線 織密社會救助保障網
“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群眾解愁”是民政工作的重要職能。近年來,全州民政部門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始終以“兜底線、保民生”為主線,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任務抓落實,進一步加強對重點對象救助幫扶,切實為部分建檔立卡戶提供政策兜底保障,為困難群眾筑起了一道溫暖的兜底保障安全網。
“黨的政策好得很,我們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全靠黨。”永靖縣陳井村建檔立卡戶唐占春感激地說。唐占春家有4口人,是農村二類低保對象,其妻陳秀秀、長女唐晶分別為智力二級、肢體一級殘疾。自從兩人分別被納入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范圍后,全家可以每月多領400元,達到了脫貧標準,一家人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兜底保障工作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溫度。去年以來,我州各級民政部門立足脫貧攻堅大局,以提高兜底保障質量為重點,著眼“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加大入戶排查力度、做細數據比對寬度,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對象納入保障范圍,切實做到了建檔立卡戶“應兜盡兜”,實現了殘疾人“兩補”對象“應補盡補”,并按照國家政策不斷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供養保障標準,持續實現了農村一二類低保和特困對象政策性脫貧。
同時,充分發揮臨時救助作用,有效解決了返貧致貧問題,去年,全州共實施臨時救助32.46萬人,發放救助資金4.96億元。并嚴格執行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落實“兩項補貼”資金5680萬元,切實保障了6.3萬殘疾人基本生活。“民政承擔的兜底保障任務,是脫貧攻堅的最后防線,關系到全面小康的成色質量。我州將落實落細兜底保障政策,聚焦特殊病殘、貧困群眾,確保了‘應兜盡兜、應補盡補,不漏不戶、不落一人’。”州民政局負責人說。
民政、民生、民心,事事關系百姓。關心老百姓的疾苦,保障好人民群眾的利益,解決好困難群眾的燃眉之急,無疑是民政部門的職責,也是筑牢社會和諧的基石。
關愛特殊人群 提升群眾幸福感
臨夏市東區街道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具有日間照料、康復護理、文化娛樂、精神慰藉、助餐服務、健康管理等20多項服務功能,為轄區高齡、失能、失智的剛需老人提供全托、日托、臨托等多樣化托養服務。“智慧養老中心開辦以后,老人有了娛樂、休閑的地方,工作人員還會定期上門為我們檢查身體,解決了我們的一大難題。”東區街道居民徐海明說。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養老是關系到百姓民生的一件大事。過去一年,州民政局主動順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需要,以養老服務平臺建設為重點,充分借助國家將我州列為第五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的有利政策時機,爭取項目資金1779萬元,建成并投入使用臨夏市、永靖縣、康樂縣、臨夏縣、積石山縣等縣級養老服務平臺,初步構建起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康養相融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全州13所養老服務機構共有床位1693張,集中供養老人916人,入住率為54.1%,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護理型床位均已達到70%。并積極推進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臨夏市已配套建設養老設施的住宅小區達539個。”州民政局局長董秀芳說道,去年以來,州民政局不斷加強養老服務智慧信息平臺建設,完成了州級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的升級改造。
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兒童福利水平,嚴格實行兒童保障政策動態管理,組織實施了“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 截至去年12月底,全州為1668名孤兒和1655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分別發放孤兒保障金2425萬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金1407萬元,發放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價格臨時補貼56.94萬元。同時,組織實施了“寒冬送溫暖”和“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352人次,發放御寒衣物2130件,落戶安置2人。
推進基層治理 激發基層社會活力
社會治理是國家綜合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是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內容。過去一年,州民政局高度重視基層政權、社會組織管理、區劃地名等社會治理不同要素間的協調與互促發展,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有效化解了影響安全穩定的各種風險,筑牢基層社會安全穩定屏障,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
——研究制定了《州民政局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工作方案》,積極開展治理高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專項行動和早私婚問題整治行動,依法開展婚姻登記34214對,其中辦理結婚登記24001對、離婚登記2562對、補辦結婚(離婚)登記7651對。
——扎實開展違法違規私建“住宅式”墓地等突出問題專項摸排工作和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回頭看”工作,對全州1處公益性公墓、2處經營性公墓、2592個農村集中安葬區等進行了拉網式摸排和專項督查,加強了殯葬設施規范管理。
——對全州確定問題矛盾突出、村委班子作用發揮不強的75個村進行了村民委員會能力提升專項整治,全州1116個行政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比例達97%以上。
——積極推動撤鄉改鎮工作,全州34個鄉擬定了鄉改鎮方案并按規定程序上報,全州鎮覆蓋率達到47%。同時,有序推進臨夏市、臨夏縣重名更名工作,持續推動標準門樓牌設置工作,截至目前,已上墻483947塊,上墻率96%。
目前,我州初步建立起了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開啟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關鍵一年,全州民政部門將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把民之所盼作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為政之所為,以民政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刷新“民生溫度”,繪就群眾的幸福底色。